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这些关于乳腺癌的知识你必须知道!

发布时间: 2023-02-28 00:00 点击数:0

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在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41.6万,死亡11.7万人。


乳腺癌有哪些症状?哪些人属于高发人群?如何自检?如何预防?


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NO.1
乳腺癌是一种什么病?


乳腺癌是指乳房的腺体或导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出现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高居榜首,男性乳腺癌则较为少见。



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NO.2
乳腺癌的症状


1.肿块

为95%乳腺癌病人的乎发症状。形态偏于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一般较硬。肿块增大较快,早期可有活动度。


2.皮肤改变

常见为浅表静脉怒张,酒窝征和桔皮样皮肤。炎性乳癌病人胸部皮肤可大片颜色变暗,呈硬结、增厚,杂以癌性斑块和溃疡呈铠甲状胸壁。


3.乳头乳晕改变

乳房中央区乳腺癌,大导管受侵犯可致乳头扁平、凹陷、回缩,甚至乳头陷入晕下,导致乳晕变形。


4.乳头溢液

乳腺癌伴溢液占乳癌总数的1.3-7%。血性溢液多见,次为浆液性、浆血性、水样等也有。



5.疼痛

早期出现的为无痛性肿块。乳癌合并囊性增生病时,可有胀痛、钝痛。晚期乳癌疼痛常提示肿瘤直接侵犯神经。


6.腋淋巴结肿大

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

NO.3
乳腺癌高发人群


以下 6 类女性是早期乳腺癌常见人群,建议到正规医院甲乳外科或乳腺外科就诊,咨询处理建议:


① 绝经前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高发年龄为 40~54 岁。


② 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从未生育或者生第一个孩子时年龄超过 30 岁:这部分属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人群,因身体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


③ 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家族遗传或基因缺陷,母亲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明显升高。


④ 患有乳房疾病人群:某些乳房疾病(如乳房良性肿瘤)患者风险相对普通人更高。另外,一侧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另一侧乳房发生乳腺癌风险也升高。值得一提的是,乳腺小叶增生在低龄女性中发病率相当高,但其导致乳腺癌的概率微乎其微。


⑤ 肥胖、长期饮酒女性:在我国,BMI 界于 24.0~27.9 kg/㎡ 定义为超重,BMI ≥ 28 kg/㎡ 定义为肥胖,BMI 具体算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⑥ 受到电离辐射的人群:乳房接受过量电离辐射治疗等。


NO.4
那些关于乳腺癌的传闻
01
男人不会得乳腺癌?

有人认为,男人的胸部没有乳腺,是不会得乳腺癌的。


的确,男性的胸部由少量的脂肪与胸肌支撑着,没有乳腺导管、乳腺小叶等组织,更不能进行哺乳。


不过,真正会影响男性得乳腺癌的主要原因是激素分泌失调,而过度饮酒、肥胖等因素,也会诱发乳腺癌。


如果发现一侧或两侧乳房像女性一样发育、肥大,偶尔伴有乳汁样分泌物,出现这种症状很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男性朋友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


02
胸大易得乳腺癌?


这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目前没有研究表明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而胸部的大小与脂肪有关,与乳腺癌无关。 


我们的胸部主要是由脂肪组织和乳腺腺体构成,其中脂肪组织主要作用是维持乳房的外观,而乳腺腺体则是分泌乳汁的功能。 


此外,乳腺腺体只占了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全是脂肪。每一个人,无论胸大还是胸小,其乳腺腺体的量是差不多的,而脂肪含量才是决定大小的关键。




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乳腺的密度相关联。


有一项对20万女性的乳腺密度进行研究的实验,结果显示,乳腺密度超过了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风险因素,成为乳腺癌致病风险最重要的指标。 所以,胸大的女性不一定容易患乳腺癌。


03
长期喝豆浆会得乳腺癌吗?


喝豆浆不仅不会造成乳腺癌,反而可以帮助预防乳腺癌。



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亚洲妇女通过喝豆浆可以降低1/3乳腺癌的发病率。


豆浆中含有的大豆类异黄酮是植物类雌激素,与人体内的雌激素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大豆类异黄酮的作用较弱,且对人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随着人体雌激素的变化,大豆类异黄酮既能帮助机体补充雌激素,也能抑制或降低雌激素的含量。 


此外,女性多吃大豆类食物对身体有益。


世界权威医学杂志《癌症》有一篇文章指出,预防乳腺癌的饮食方法之一就是要适量吃大豆及其制品。


04
乳腺增生会引起癌变?


绝大多数的乳腺增生并不会引起癌变,而乳腺细胞癌变的过程也不一定会经过乳腺增生这个阶段。


一旦内分泌失调,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激素过低,很可能会出现乳腺增生。


在青春期、月经期,都会经历乳腺细胞增生、复原的变化过程,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所以,大家无需过于担心,乳腺增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它是两面性的、可控的。 


但如果是持续性的乳房疼痛、肿块,不随月经周期波动,则要进一步就医检查,了解乳腺增生的程度,以确定是否有癌变的可能

NO.5

如何预防乳腺癌?


1.少熬夜,多睡觉


熬夜不仅让人眼袋发黑、皮肤干燥、面容枯槁,更危险的是它还会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


 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上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更高,而且上夜班的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人造光抑制了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只在黑夜产生),而褪黑激素水平降低会促进雌激素的分泌


所以要想远离乳腺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熬夜,每天晚上好好睡一个兼具保健功效的“美容觉”。


2.避免过量吸烟和过量饮酒


饮酒对于女性来说,其危害要比男性大得多。每日饮酒1杯或l杯以上者,患乳腺癌危险性比很少饮酒者增高45%以上,这种危险性在绝经前妇女中最为显著。


目前认为,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因此,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后的女性,应戒酒或少饮酒。


同时,少喝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黄嘌呤可促使乳腺增生,而乳腺增生又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女性特别是绝经前妇女,如果过多地摄取这类食物,随着咖啡因的大量摄入,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地增加。


此外,多食用植物油,少食最好不食动物油和人造奶油。多吃活鱼、水果和蔬菜。


3.每月自我触摸乳房一次


女性每月应自我触摸乳房一次。


乳房自查方法:


①面对镜子,仔细观察乳房形状、表面肤色,有无凹陷、乳头有无分泌物等。


②先双手叉腰,之后再慢慢将双手举过头顶,观察乳房随着这个动作而发生的动态变化,是否有异常,与此同时,也要查看第一步提及的那些内容。


③涂好润肤露,然后张开五指,用指腹掂掂乳房,检查是否有肿块。


④并拢拇指外其余四指,在乳房上滑动,以划圈的方式滑动,如果滑动被中止,则可能有肿块。


最后再强调一遍,一旦发现乳房有异常,请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4.自然生养 一生不可常服避孕药


在一项由牛津大学主持的“百万妇女乳腺癌成因研究”项目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女性生育越多、哺乳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低


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生5个孩子,每隔2年生一个,而且每个孩子都用母乳喂养,那么这个女人乳腺癌的发病率将下降50%或者更多。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医生都建议女性最好在年轻时候生孩子,再考虑到对自身的保护,30岁之前生育是比较推荐的做法,因为孕激素对女人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此外,为限制荷尔蒙过量,一生不可常服避孕药。


5.进行经常性锻炼 保持体形


研究表明,每周坚持4次体育锻炼,患乳腺癌的危险可减少50%


体育锻炼还可以避免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的肥胖、激素失衡等。


控制身体肥胖对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女孩,在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各种营养素的同时,必须控制好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以免热量过剩而造成肥胖;


孕产期、绝经期后更应预防肥胖,保持适宜体重,可减少患癌的风险。


6.保持心情愉悦


恶劣的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而情绪愉悦则是防癌妙方



因此,女性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理智地对待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方面出现感情纠纷及情感危机。


只有精神舒畅,才有利于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筑起阻挡癌魔的防线。



延伸阅读

乳腺癌成“第一大癌”!早发现60%可治愈 1分钟自测→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全球最新癌症数据。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肺癌为220万, 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对女性来说,在体检单上看到“乳腺增生”等字眼时,可能会让人心慌慌……怎样保护乳房健康呢?


首先,关于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不是病!青春期时,受雌激素的刺激,乳腺过度生长一不小心就长过了头,成了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不是病,只是乳腺结果不良,无需特别注意。除了在月经前一周使乳房变得胀痛外,它几乎没有什么症状。 

Q

乳腺增生会癌变吗?

A:乳腺增生一般不会癌变,它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并不会危害健康!不用太担心。


Q

那……洗澡时摸到疙瘩是不是就是增生?

A:有时乳房内形成了一个肿块时,这是乳腺结节。乳房中形成的所有肿块都称之为“乳腺结节”。但除了乳腺增生外,乳腺中还有一个“重量级选手”,乳腺肿瘤也被称为乳腺结节。如果发现乳腺结节,尽早到专科医生那里检查,明确诊断,排除肿瘤。

Q

乳腺增生该注意些什么?

A:调节心理减轻压力,保持心态平和,症状就可以缓解。同时,饮食需清淡,注意休息。


虽然乳腺癌的数据很惊人,但我们不必过于焦虑。乳腺癌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可达60%以上。预防乳腺癌,做好自我保护和检查,至关重要!

40岁开始做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筛查(或称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即广大女性同胞都适用。


筛查分2种:机会性筛查是女性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女性提供乳腺筛查。


注意:


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进行胸部放疗的淋巴瘤患者)可将筛查年龄提前到20周岁。


群体普查推荐年龄为50-69周岁。


频率如何?


40-49周岁,适合机会性筛查,可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X线的穿透力弱,对正常人体健康没有损害。50-69周岁,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可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70周岁或以上,适合机会性筛查,可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育龄期女性做了相关检查后3个月可以怀孕。


自我检查也很重要!


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可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但乳房自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效果不佳,女性很难自我鉴别乳房肿瘤的性质,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仍建议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有效的检查。




当你的身体出现以下表现:

• 乳头溢液

• 乳头突然凹陷

• 乳头四周疼痛、瘙痒或出现鳞片状斑点

• 乳腺大小和形状突然发生改变

• 乳房皮肤凹陷皱缩或出现“桔子皮”样变化

• 某一区域经常性疼痛并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

• 红肿或出现灼热针刺感的区域迟迟不退

这时候,就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