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女性不生孩子更容易患子宫肌瘤,
真的吗?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难以准确统计,估计育龄期妇女的患病率可达25%。
田静指出,目前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但是子宫肌瘤发病存在一定高危因素:年龄>40岁、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补充治疗、黑色人种及子宫肌瘤家族史等,这些因素均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因此,“不生孩子就容易患子宫肌瘤”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子宫肌瘤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
子宫里为什么会长肌瘤?
患子宫肌瘤有症状吗?
如何检查?
患者症状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有密切关系。田静提示,如果有以下情况出现,应考虑子宫肌瘤发生:
1.月经改变:常见于0型~Ⅲ型,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出血及月经周期缩短,可发生继发性贫血。
2.阴道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排液。
3.腹部包块:肌瘤较大时可能扪及腹部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明显。
4.压迫症状:肌瘤较大时也可压迫膀胱、直肠或输尿管等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
5.痛经及腹痛:黏膜下肌瘤可引起痛经,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出现腹痛伴发热。
6.不孕: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形态,阻塞输卵管开口或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变形等均可能导致不孕。
子宫肌瘤的辅助检查
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及MRI检查,偶会用到CT检查。
1.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于多发性小肌瘤(如直径0.5cm以下)的准确定位及计数还存在一定的误差。
1)对超出盆腔的肿物、肥胖及无性生活女性适用传统的经腹璧超声检查。
2)经直肠超声检查可用于不宜行经阴道超声的患者,如阴道出血、阴道畸形、阴道萎缩、阴道脱垂及无性生活的女性。
3)三维超声检查的图像逼真,能明确肌瘤与子宫内膜及肌壁的关系,对肌瘤大小的估测值也较二维超声更可靠,对较小的黏膜下肌瘤诊断敏感性更佳,但费用较高。
4)腹腔镜超声是配合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新的检查途径,可帮助术者确定最佳的子宫肌层切口位置,并有助于发现直径0.5 cm左右的小肌瘤。
2.MRI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空间三维成像等优点,能清楚显示肌瘤的数量、大小、位置及与宫腔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多发性及较小的子宫肌瘤,能发现直径0.3 cm的肌瘤,是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但费用高,而且如果有宫内节育器时会影响对黏膜下肌瘤的诊断。
3.CT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差,对肌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特异性略差,一般不用于子宫肌瘤的常规检查,但能显示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及肿瘤转移等。
生活中如何预防子宫肌瘤发生?
1.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抽烟、作息时间混乱都是导致子宫肌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是预防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式。
2.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体重:肥胖是导致子宫肌瘤的高危因素,饮食均衡营养,尤其是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五谷杂粮、水果、时鲜蔬菜,坚持低脂肪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适当运动: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体型、体重。
4.自我调节: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女性负面情绪有直接关联,包括多愁善感、脾气暴躁、焦虑等。因此,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良生活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5.树立正确的生育观:未生育、晚育都是导致子宫肌瘤的高危因素。子宫肌瘤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希望每位育龄女性都能在最合适的时间结婚生子,组建幸福的家庭。
6.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使用遵从医嘱,该用激素类药物的情形一定要用药,但是要避免滥用,而且要规范使用。
7.定期健康体检:发现潜在的问题,早期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