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种不容忽视的盆底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

发布时间: 2025-04-10 13:56 点击数:0

膀胱过度活动症(简称OAB)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增多,有时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了解OAB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一、病因

OAB的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源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大脑或脊髓病变可能破坏膀胱与中枢神经的正常信号传导,导致膀胱逼尿肌不受抑制地收缩。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可能损伤支配膀胱的周围神经,导致膀胱感觉过敏或收缩失控。

2. 肌源性因素逼尿肌自发性收缩:胱肌肉(逼尿肌)细胞间的异常电信号传递可能引发自发性收缩,即使膀胱未充盈到正常容量也会触发排尿冲动。膀胱壁纤维化或老化:年龄增长或长期慢性炎症(如间质性膀胱炎)可能导致膀胱壁弹性下降,储尿能力降低,敏感性增加。

3. 其他系统性疾病或代谢因素代谢综合征与肥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可能通过增加腹压、改变盆底肌肉功能或引发慢性炎症,间接影响膀胱稳定性。激素变化: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尿道和膀胱黏膜萎缩,增加膀胱敏感性。慢性疾病:糖尿病(神经和血管损伤)、慢性便秘(压迫膀胱)、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导致代偿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4. 感觉异常与心理因素

膀胱感觉过敏:部分患者膀胱黏膜或神经末梢对牵张刺激过度敏感,即使少量尿液即可触发尿急。心理因素:焦虑、压力可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加剧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脑-膀胱轴”调控异常)。

5. 特发性OAB  约1/3的OAB患者无法明确具体病因,称为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与遗传、膀胱功能退行性变或未被识别的神经肌肉调控异常有关。

二、临床表现

OAB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和急迫性尿失禁。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

尿急:患者突然出现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延迟,常伴有膀胱区域的压迫感或不适。尿频: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通常超过8次,严重者可能每小时都需要排尿。夜尿增多:患者夜间起床排尿次数增多,通常超过1次,严重者可能每晚起床3-4次甚至更多。急迫性尿失禁:部分患者在尿急时无法控制排尿,导致尿液不自主地漏出。

三、诊断方法

OAB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而非特定的病理生理改变。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患者症状:记录患者的排尿情况,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排尿日记:患者记录每日的排尿次数、尿量、尿急等情况,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体格检查:包括腹部、盆腔、直肠等部位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尿液分析:通过尿液常规检查,排除尿路感染、血尿等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和尿流率,评估膀胱的功能状态,帮助确诊OAB。

四、鉴别诊断

膀胱过度活动症与尿路感染的鉴别很多OAB患者都自认为是尿路感染或者肾脏疾病而前往泌尿科或肾内科就诊,检查结果通常没有太大异常,又无法缓解症状,从而困扰生活、延误病情。

五、治疗

OAB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行为疗法、盆底康复和手术治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酒精、辛辣食物等,保持适当的体重,科学饮水、定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行为疗法:包括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肉锻炼(凯格尔训练)。膀胱训练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增加膀胱容量;盆底肌肉锻炼通过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膀胱控制功能。盆底康复疗法:通过盆底磁刺激、电刺激,直接作用于盆底肌肉或骶神经,实现以下效果: 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放松膀胱逼尿肌,减少其不自主收缩,从而降低尿急频率。 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通过强化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提升控尿能力,减少尿失禁发生。 调节神经信号:通过干扰异常感觉传入信号,恢复膀胱与中枢神经的正常调控。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和β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缓解尿急、尿频等症状。(请遵医嘱用药)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OAB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膀胱扩大术、骶神经调节术等。